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叫做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的小说,是一本新鲜出炉的穿越重生,作者“昆吾”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叶轩魏忠贤,剧情主要讲述的是:舜之姿,注定要成为一代圣君的,到那时,史书上也会给奴婢记载一笔,后世知晓,奴婢就知足了。”“你倒是看的明白,安心跟在朕身边,朕不会亏待你的,起来吧!”崇祯很欣慰,他能听出王承恩话中的真诚。王承恩也很开心,幸好方正化刚刚点醒了他,但他还未站起来,崇祯的下一句话就将他吓得瞬间又跪了回去。“大伴,今天在京营中,英国公的儿子没给你塞点银子?”......
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阅读》精彩片段
精选一篇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佚名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送给各位书友,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,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,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。小说作者是昆吾,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,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123723字,小说最新章节第1012章 诏书入南京,鱼儿上钩,小说状态连载中,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~
书友评论
作者你能多写点吗?每章的字数太少了,我最近也在追旁边的《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亡了》,他也是一天两章,甚至有时候就一章。但感觉一章也比你两章字数多。不过你们两个写的都是我喜欢的。继续努力,加油!
一件小事罗里罗嗦,没完没了。
看广告吧,作者你就好好码字吧。兄弟们这本书值得我们看广告。
章节推荐
第219章 消息传开,各方反应
第220章 皇太极吐血,废了两代人努力
第221章 听话吃肉喝汤,不听话挨饿受伤
第222章 没有和有而不用,居安思危
第223章 绕道泾阳,科技大佬王徵
作品阅读
方正化瞬间就愣住了,满眼的不敢相信。
他以为以后会成为司礼监的太监,方正化怎么也没有想到,皇帝竟然让他执掌御马监。
内廷二十四衙门,最重要的两个衙门就是司礼监和御马监。
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,代皇帝审批阁票,与内阁对柄机要,统帅整个宦官体系,实为“内相”。
而御马监,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,实为内廷“枢府”。
更重要是御马监还掌腾骧四卫,这可是皇帝亲军,禁军中的禁军,唯一一个与兵部有交集的衙门。
司礼监是第一署不错,但掌印太监、秉笔太监那也只是有建议权。
若是一位明主或者勤政的皇帝,那司礼监的太监就是一个端茶送水、传递机要的闲杂人员。
眼前这位新帝,明显就是想做中兴之主了。
“方大人,还不叩谢陛下天恩?”
直到王承恩提醒,方正化才跪倒:“臣叩谢陛下天恩,从今以后,臣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,陛下说杀谁,臣就杀谁!”
御马监掌印太监是正四品,可以称为臣了。
“这段时间你也别闲着,有空查查御马监的底细,找找高手,做一份大致的计划给朕。”
“王承恩,去准备圣旨吧!”
崇祯又看向方正化、王承恩:“此事至少在秦良玉接到圣旨前不可让内阁和兵部知晓!”
两人点了点头,这里准确的说应该叫中旨,因为没有经过内阁审核。
若是被内阁知道了,内阁有封驳权,他这圣旨都传不出去。
方正化和王承恩出了暖阁后,王承恩立刻道:“方大人,恭喜呀!”
“王中官客气了,同为皇爷办事,以后还请王中官多担待些!”
方正化说完,看了看四周,压低了声音道:“王中官,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“请说!”
“王中官,你也不要羡慕我,也不要羡慕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太监,我们一切权利都是依附皇权和皇爷,皇爷要谁去死,那谁必须得死,
你是皇爷的大伴,日夜侍奉左右,你才是皇爷最亲近的人,所以,你可千万不要糊涂。”
王承恩听完,呆愣在原地,随即汗如雨下。
如果不是方正化的点醒,他还真可能会被嫉妒蒙蔽了双眼,做些吹耳边风的事情。
“方大人提醒之恩,承恩日后必有所报!”
王承恩立刻给方正化行了一礼,方正化笑了笑没说话。
从今日起他们都是皇帝的绝对心腹,同一个战线的人,关系弄好了,日后办起事来也方便。
暖阁内,崇祯轻轻的敲打着桌子。
攘外必先安内,大明对于后金,大明就是内,皇宫对于宫外,皇宫就是内,想要做出改变,首先得保证自己活着。
只有人活着,才会有无限的可能,人死了,你就是有再多想法那也无济于事。
现在的皇宫已经成了筛子,各方的势力都有,估计他晚上吃什么,都能立刻被宫外的人知道。
再加上,他父皇、皇兄死的不明不白,所以,他有必要先搞定自己的人身安全。
其次,掌握一定的兵权,而这个兵权就是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。
皇帝亲军从太祖开始设置了上十二卫,成祖增设十卫,宣德皇帝增设四卫,合计二十六卫。
可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,除了锦衣卫和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,其余二十一卫或多或少受到兵部辖制,他想调动都得先经过兵部,真是操蛋。
而锦衣卫现任的指挥使田尔耕、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都是魏忠贤的五彪之一,
虽然依旧听命皇帝,但绝对没有那么顺手,而且办事容易畏首畏尾。
魏忠贤有没有想谋反的想法不好说,但绝对是不满足现状。
史料记载,朱由校死了的消息被魏忠贤封锁了,魏忠贤想垂帘听政被施凤来阻止了。
而后又想趁他进宫的时候干掉他,又被兵部尚书崔呈秀给阻止,如不是英国公抬轿,他能不能顺利登基都不好说。
所以,魏忠贤绝对不能信任。
锦衣卫先不说,魏忠贤亲自统帅了一万、负责内廷的净军,万一这货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,那他就悲剧了。
打造腾骧四卫势在必行,而腾骧四卫的重组一定会遭到党争的阻碍。
所以,他必须得谋而后定,一鼓作气。
还有一点就是,打造亲军得大把的花钱,而他现在差不多是个穷光蛋,内帑二三十万两,明显不够。
想从国库弄钱,先别说国库也空了,即便是有,东林党、阉党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拦,他可没时间给那群老油条打太极。
秦良玉的白杆兵从四川忠州到北京有近两千公里,按照明代的行军速度,即便白杆兵是山地军,至少得一个半月的时间。
而这一个多月就是他搞钱、梳理大明存在的问题、顺带敲打涉及党争的那群人。
他也很无奈,他如果有有太祖和成祖时掌控的兵权,什么党争、阉党,全部都咔嚓了。
哪用得着这么小心,还得防备自己被弄死。
“打造自己班底的前两步已经准备好了,就等秦良玉进京了!”
崇祯梳理完后,王承恩也拿着圣旨进来了:“皇爷,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在外面候着了!
奴婢刚刚去拿印玺,他不让,奴婢就将他一起叫过来了。”
崇祯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无奈,大明王朝是司礼监与内阁双轨运行机制,虽然保证了不会某一方独大,但皇权就没有那么自由了。
“让他滚进来!”
片刻后,王体乾进来了,还不待行礼,就听见了崇祯低沉的声音:“王体乾,朕想想看看印玺都还需要经过你的同意?”
王体乾吓的一哆嗦,扑通一下子跪了下去:“臣该死,臣只是担心王中官假借陛下……”
“够了!”
崇祯低喝了一声:“现在证实了吧,给朕滚!”
王体乾连忙退了出去,崇祯看了一遍圣旨的内容后,盖下了印玺,然后将圣旨卷起来递给方正化:“抓紧时间去办!”
方正化行礼离去,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。
“大伴,朕让方正化执掌御马监,你不会有什么不满吧?”
王承恩心神巨震,连忙跪下道:“皇爷,奴婢不敢,都是侍奉皇爷,奴婢只要把皇爷伺候好了,那作用绝对比各监掌印作用要大,
奴婢的能力奴婢清楚,小事杂事还行,大事就欠缺很多。
人一生为的就是财、权、名、色四样,钱财对奴婢来说也用不上,色奴婢也不行,掌权奴婢能力一般了,那就只剩下名了。
皇爷有尧舜之姿,注定要成为一代圣君的,到那时,史书上也会给奴婢记载一笔,后世知晓,奴婢就知足了。”
“你倒是看的明白,安心跟在朕身边,朕不会亏待你的,起来吧!”
崇祯很欣慰,他能听出王承恩话中的真诚。
王承恩也很开心,幸好方正化刚刚点醒了他,但他还未站起来,崇祯的下一句话就将他吓得瞬间又跪了回去。
“大伴,今天在京营中,英国公的儿子没给你塞点银子?”
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声音之悲切、绝望,让人闻之落泪。
“郭爱卿,你先起来!”
崇祯看着跪在地上、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:“其他人呢,有没有其他的提议?”
“施凤来,你是内阁辅臣,你来说说?”
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,脸色有些凄苦:“陛下,臣……”
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,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,语气急促道。
“陛下,臣有要事禀报!”
“大胆!”
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,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:“李若涟,你可知朝会时,未经宣召,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?”
崇祯也是眉头一皱,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,若不是有重大事情,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。
“李若涟,你说!”
“陛下,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,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,大肆批判朝政,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,还说……”
“但说无妨!”
“还说陛下昏庸,自毁长城,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,以后谁还敢纳谏……”
李若涟复述完后,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,这么说陛下,简直就是大逆不道。
崇祯猛然站了起来,走到九层品台边缘,盯着李若涟:“可查清是哪些人?”
“陛下,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,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,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、秀才。”
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,眼中若有所思。
崇祯双眼眯了一下,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。
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,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,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。
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,从秀才开始,可以免服兵役、免缴公粮、用婢女、法律优待、穿衣服方面有特权、避免下跪。
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,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,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,但还是有优待。
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,也不能用刑法,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。
“李若涟,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,不许放走一个,若是敢反抗者,杀无赦!”
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。
随即看向群臣:“走吧,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,咱们出去透透气!”
“陛下,您要去国子监?”
成国公惊呼道:“陛下,宫外不安全,这……”
“这什么?”
崇祯豁然转身,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:“在这北京城之中,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?”
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,成国公硬着头皮道:“陛下,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。”
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:“新乐侯、武定侯,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!”
两人应声离去,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:“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,用龙撵就行。”
等了半刻钟后,抬脚便出了殿门,众大臣对视了一眼,无奈的跟了上去。
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,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。
都是人精,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。
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,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,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。
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,皇帝正在怒头上,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?
“闪开,都闪开!”
李若涟得到命令,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。
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,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作品,围绕着主角佚名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,作者是昆吾。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小说连载中,最新章节第1186章 成功登陆,一败再败,作者目前已经写了2484496字。
书友评价
只剩一百多章没看了,现在不敢往后看,找到一本好书真的太不容易了
看看:火之虎:写的明朝末世,就不会相信现在的历史书了啊!
读史看看,严怎能与卢曹比,一[笑哭]
热门章节
第979章 做个和事佬,不是办法的折中之法
第980章 打板子,武将世袭的弊端
第981章 奋进的讲武堂,未来战争趋势
第982章 屠龙者终成恶龙,对世袭动刀子
第983章 根本停不下来,百万两银子的买卖
作品试读
“臣李若涟参见陛下!”
“起来说话!”
崇祯放下奏章,看着龙案上的数十本奏章,暗地里长长的出了口气。
他总算是知道为啥崇祯被后世称为劳模了,一天要批近百本奏章。
“陛下,臣有三件事情要汇报。”
“第一,客氏查抄家产的明细已经出来。”
李若涟说着,双手呈上一份折子,王承恩连忙结果呈给了崇祯。
“陛下,查出白银三十五万七千两,房产四座、各类店铺庄园八处、良田八十顷,先帝赏赐六十八件,宫中御用之物三百余件……臣已经找了三方的人估算了,折算成白银一百余万两。”
崇祯表面风轻云淡,实则内心惊喜。
真可谓客氏跌倒,内帑吃饱。
他记得有野史记载,当年崇祯为登极赏赉边军,要出三十万,但内帑没钱,还是让户部从太仓库拨的。
但过了两个月后,又突然从内帑拨出了一百三十万两。
这两个月中,魏忠贤和客氏先后被处死,后世由此推断,应该是从两人家中抄出来的。
看着如今抄出来的数据,当年查抄的时候,肯定都被锦衣卫和负责的官员给贪污了一部分。
崇祯心中感叹,论捞钱,还是抄家来的快,客氏、陈德润两个案子,就获得白银一百三十万两。
有这一百万三十万两白银,打造腾骧四卫、练新军的银子就有了。
这一刻,他是真想将钱谦益等五人给抄家了,其他四个就算了,钱谦益的钱家是江左三大家,地区有名的首富,将钱家抄了估计现银都得有数百万之多。
辽东一年的军费开支算是有着落了。
可惜他现阶段不能这么干,说句真话就被抄家灭族,朝中大臣都人人自危,谁来给他干活?
虽然现在这群人也干的不咋的,但至少还在有序的运转着。
“朕只要银子,其余的事情你看着处理!”
“还要,管好你的人!”
“臣明白,敢乱伸手,臣剁了他们的爪子!”
李若涟回应后,继续道:“客氏儿子侯国兴、哥哥的儿子客光先等169人,已经全部抓捕,随时可以问斩,请陛下示下。”
“严刑拷打,将他们所犯罪行全部记录下来,等朕旨意!”
崇祯将清单放在龙案上,继续道:“再说说其他事情。”
“陛下,第二件事情就是钱谦益等五人的事情了。”
“怎么?有困难?”
“陛下,臣得到情报,京城中有一府邸,名为江南会馆,乃是江南学子聚集之地,今日夏朝钱谦益五人被处死的消息传出后,有数十人先后进入江南会馆,具体聊了什么,因为守卫森严,臣不得而知。”
“目前已证实身份的有兵部主事钱元悫……”
崇祯手指有规律的敲打着桌子,过了许久,才出声道:“由他们去吧。”
听着崇祯的话,李若涟有些懵。
这明显就是东林党在搞事情,由他们去吧是几个意思?
但皇帝发话了,他也不敢多问。
“陛下,第三件事情,就是国丈周奎大人,这是调查结果。”
李若涟说这话的时候,声音不自主的小了下去,实在是调查的结果太过于触目惊心了,他真怕陛下一怒之下下旨将周奎给砍了。
陛下刚登基,就杀了自己的岳父,传出去还不知道那帮读书人说成啥样呢。
崇祯看了一遍清单后,也很佩服周奎的敛财手段和速度,从周皇后加入信王府到现在也才一年半的时间,家产折合白银竟然有六十余万两。
光是查到的现银就有三十三万两,其中有二十八万两是他登基这个把月收敛的。
后世历史记载周奎被严刑拷打交出家产折合白银三百万两,看来是却有其事了。
将罪证放在龙案上后,淡淡道:“朕知道了,这件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。”
“李若涟,你一会回去在京城中挑一个大一些的店铺,找一些印刷刻字的匠人,再找一些底子干净的读书人,多备一些四尺整张的竹纸,等朕旨意,下去吧!”
“臣明白,臣告退!”
李若涟就这点好,有疑惑但不会问,陛下说啥就是啥,照做就是了。
“大伴,晚膳朕去皇后那边,多加两个菜!”
“奴婢遵旨!”
一刻钟后,崇祯进了坤宁宫,周皇后立刻就迎了上去:“早知道陛下来臣妾这里用晚膳,臣妾就亲自下厨了。”
听着周皇后柔柔的声音,崇祯心中的狠厉之色缓了几分。
两人慢慢的吃着饭,这一刻崇祯才觉得自己平顺了许多。
他一进乾清宫的东暖阁看着龙案上堆积的折子和朝会上的大臣们,他都恨不得化身屠夫,屠了那群人。
吃完饭,两人先聊着,崇祯道:“凤儿,今日朕杀了客氏,皇嫂那边你去过了吗?”
“去过了,皇嫂得知消息,大哭了一场,哭的都晕了过去,臣妾在慈庆宫陪到申正时刻才回来。”
“嗯,皇嫂也是个苦命人,她那边朕不方便去,你有空就多去走走。”
“臣妾知晓,陛下安心操持国事便可,这后宫臣妾一定会打理好的。”
闲聊了几句后,崇祯突然道:“凤儿,朕有事想跟你说!”
“大伴,送进来!”
周皇后有些惊讶,接过王承恩递过的纸张,片刻之后,脸色骤变和满脸的不敢置信,惊慌的跪倒在地上。
“陛下,家父……”
周玉凤没有替父亲辩解,崇祯要么不送来,送来了就一定是铁证如山,此刻辩解会激怒陛下。
“凤儿,起来吧!”
崇祯扶起周皇后:“此事是锦衣卫查出来的,若不是碍于国丈的身份,此刻他已经带入诏狱了。”
“朝堂之中深不可测,党争如此的厉害,国丈那个脾性,说定哪一天就成了别人手中的刀子,到那一刻,你说朕是杀还是不杀?”
“凤儿,朕也不让你难做,只要国丈交出所有财产,朕就放他一马,以后好吃好喝的供着,别沾那些是非,你觉得如何?”
“多谢陛下体谅!”
周玉凤再次拜倒,随即面露难色:“陛下,家父那贪财、吝啬的性格,想让他交出财产……”
“无妨,你只需要如此做便是。”
崇祯在周皇后耳边说了几句,周玉凤连连点头。
“来人,传周奎入宫!”
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……
百姓议论纷纷,负责看守告示的官兵听着人群中的议论,直咧嘴。
天色大亮之后,北京城内的百姓、士绅、勋贵都被这道诏书给炸出来了。
每一个贴有告示的地方都挤满了百姓,议论声连成一片,直冲云霄。
咣……咣……
咚……咚……
又是一阵锣鼓喧天的声响起,一队舞狮出现,后面还有几马车的箱子,看着马车行走的速度,就知道马车上的分量并不轻。
车子停在了菜市口后,一位年轻人跳到了一辆马车之上。
“各位父老乡亲、老少爷们,都听我说几句!”
“这不是芜湖巨店的少东家吗?不好好做生意,这是玩的哪一出?”
“这谁知道,只能说有钱人真会玩。”
“好好看着吧,这阮家家教甚严,这么做估计是有想法。”
……
就在人群议论的功夫,四五辆车子上的箱子都被搬了下来。
阮康文手一挥,数十个箱子被同时打开,一抹亮色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。
“银子,好多银子,开眼界了。”
“这是标准的银箱,每箱是能装五千两标准银,这里有一、二、三……二十箱,合计十万两白银,嘶……”
“这是要干啥?难道要给我们发银子?”
“没睡醒吗?”
“都别吵,听听这位少东家怎么说。”
……
“诸位父老乡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阮家的发家史,今天晚辈再厚着脸皮讲一讲,诸位就当晚辈炫耀一下。”
阮康文声情并茂、哗哗的讲了起来,讲到祖父捐银承建城墙的时候更是挥舞着双手,足足过了盏茶的功夫才将发家史讲完。
“所以呢,少东家这是?”
“将这十万两白银捐给朝廷,帮助陕西百姓渡过大灾。”
“捐给朝廷?少东家,你图什么?”
“不图什么,我爷爷能捐银造城墙,做孙子的捐银帮助陕西百姓度过难关,这不是很正常吗?”
不待围观群众们议论,阮康文又跳上了马车。
“诸位父老乡亲,朝廷刚刚颁布了永不加赋、陕西三年不征赋的诏书,我阮家虽然只是商贾之家,但我阮家也有爱国之心。”
“诸位可曾见过吃观音土活活把人给撑死了的?”
“诸位可曾见过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的惨状?”
“诸位可听过易子而食?这就是陕西灾区的现状,古籍中记载的东西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。”
……
“我昨晚得知这个消息后夜不能寐,我在想,如果我也在受灾区,我是否能活下来呢?那些树皮、草根、观音土我是否也能吃下去呢?”
“结论是,我可能会吃下去,明知吃下去是死,那也得吃,多活一天算一天,也许明天就有希望了呢?”
“果然百姓们等来了希望,朝廷先是调拨了一百万两白银用于买粮运送灾区,随后又下发了这两项诏令。”
“听闻,朝会时,陛下力排众议,坚持要调粮赈灾,差点将劝谏的大臣拉出去砍了。”
“还有,这一百万两赈灾款,陛下从内帑拨了五十万,既然陛下都能拿出私房钱,我一个商人又为何不能呢。”
“父老乡亲们,我再次号召大家,若是有余力的,就捐几两碎银,帮一帮陕西的父老乡亲们,这几两银子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顿酒钱,但在陕西却是能救活数以百计的乡亲们。”
“我在此申明,凡是捐银的,一两一下在我芜湖巨店购买面料的,减价半城成,一两到十两的减价一成,十两到百两,减价两成,百两以上者减价三成,三年内有效。”
“行了,朕也懒得跟你们废话。”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嘉徵的话:“说吧,此次机会背后指使人是谁?”
“不说是吧?”
等了片刻后,数百学子没有丝毫的动静。
崇祯冷声道:“李若涟,将这群学子抓起来,每人先赏五十军棍,朕倒是要看看这群人脊骨是不是和嘴一样硬。”
得到命令的李若涟手一挥,数百锦衣卫就冲入学子之中,一时间鸡飞狗跳。
“陛下,这些都是贡生,大明律有规定,不得对秀才以上学子动刑!”
“陛下,大明律有令,若是学子犯错,需通知当地儒学提举司处置。”
“陛下三思,这些都是国子监的学子,是天子门生,这……”
“够了!”
看着一个个大臣出来求情,崇祯怒喝了一声。
“跟朕讲大明律?还跟朕讲规矩?朕倒是要问问,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,还是这群学子的天下?”
“看看这群读书人一个个到底都是什么德行?”
“九大边关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,抵抗外来侵略,死了多少将士?耗费了多少的军饷?”
“陕西大灾,陕西巡按御史的奏疏你们没有听见吗?
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千里,灾民常以草根、树皮、甚至捣石,吃“观音土”充饥,甚至易子而食,此等惨状之下,这群读书人又在做什么?”
“朝廷给了他们六项特权,还可以每月领一笔俸禄,你看看他们现在聚众闹事,有关心过百姓的死活吗?”
“稍一有不满就抨击当权者,骂骂贩夫走卒,天生就觉得高人一等,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。”
“没有前线将士的拼杀,没有百姓的供养,没有朝廷的恩赐,他们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读书吗?”
“不好好珍惜机会读书的机会,不去研习圣人经典,不想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,却一门心思的想着结党营私、攀附权贵,这还算是读书人吗?
朕真替将士们和百姓们感到悲哀,用生命换来的却是如此麻木不仁的一群人。”
“这些人未来都将通过科举进入大明的官场,成为大明的基石,可你们看看这群人,张嘴知乎者也的圣贤话,满腔的仁义道德,实则一肚子的男盗女娼,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。”
“若是当这些人进入朝廷,大明亡国不远了。”
……
崇祯突然爆发了,将跪在地上的数百学子骂的狗血淋头。
他是真的怒了。
想想十七年后,这里近一半的降了建奴,他恨不得将这群人抓起来点了天灯。
所有人都很是诧异,这还是皇帝吗?
怎会说出如此粗鄙的话语?
可这番话却是直接说到了在场所有看热闹的百姓心坎上了。
愤怒过后,崇祯再次盯上了钱孺林:“钱孺林,朕再给你一次机会,说出此次集会的幕后指使者,朕从轻发落,否则别怪朕不客气了。”
钱孺林沉默了,嘴角有些发苦,但依旧硬着头皮:“陛下,是学生组织的,只想为钱公讨一个公道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
崇祯冷笑了一声,随即低喝道:“李若涟,带人将江南会馆给朕查封了,里面所有人一应打入诏狱,严刑拷打,若是有任何反抗,直接杀了。”
一句话,将钱孺林和在场东林党的大臣们吓得浑身一哆嗦。
“陛下,您……”
“闭嘴,朕给过你们机会了,可惜你们没有珍惜,现在想求饶,晚了。”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孺林的话。
而后转身看了看国子监内的贡生,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贡生,又朝远处看了看围观的百姓们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