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海花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大明锦绣全章节

大明锦绣全章节

岁月神偷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朱允熥朱元璋是《大明锦绣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岁月神偷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朱元璋边走边沉思,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,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,藩国.....等等,朱元璋想到了什么,走着走着忽然笑了。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,不如废物利用,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,牧守城池多好。想着,朱元璋忽然笑出声。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,纷纷诧异。自从太子没了,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。...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元璋   更新:2024-10-12 07:1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锦绣全章节》,由网络作家“岁月神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朱允熥朱元璋是《大明锦绣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岁月神偷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朱元璋边走边沉思,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,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,藩国.....等等,朱元璋想到了什么,走着走着忽然笑了。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,不如废物利用,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,牧守城池多好。想着,朱元璋忽然笑出声。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,纷纷诧异。自从太子没了,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。......

《大明锦绣全章节》精彩片段


打出去,简单三个字,却让所有人勃然变色。

几个翰林学士,脸色大变。

那些皇子皇孙,差点拍手叫好。

而窗外的朱元璋,眼神中满是欣赏的笑意。

“孙儿看了些闲书!”朱允熥对朱元璋笑道,“上面说南方的安南,暹罗,真腊等国一年四季如春,地广人稀稻米三熟,还有数不清的江河可以提供鱼虾,树上都长着果子,当地人几乎不务农都不用挨饿。”

说着,朱允熥笑笑,“还有那个今日朝贡来的琉球国,那块地方最适合种着甘蔗,盛产蔗糖,如今大明兵强马壮何不占了那些地方,慢慢的移民工过去.......”

“殿下!”刘三吾忽然正色道,“国之大,好战必亡!”

“殿下,中华物华天宝,何须那些蛮夷之地!”

“殿下,切忌乱言,不见隋炀帝前车之鉴乎!”

“殿下,百姓怎能轻离故土?小心民变!”

朱允熥说过的打出去,不言而喻,就是要打下这地方并且占领。

他这番充满了侵略性的言论,在翰林学士们的耳中,简直是不务正业,劳民伤财,好大喜功。

此时,一直没说话的朱允炆也开口了。

一副兄长的派头说道,“三弟,胡闹什么?这些藩国,都是皇祖父亲自定下的不征之国!”

你一个五十万大军都打不过你叔叔几万人的军事白痴,就别跟着说话了!

朱允熥心中腹诽,淡淡地回道,“皇爷爷说不征之国,是为安抚藩国之心,当时大明根基未稳,才那么说!”

“将来我大明人口越来越多,还有每年那么多的囚徒,与其让他们挨饿,与其管着他们,不如给他们兵器,让他们去 那些所谓的蛮夷之地。”

“又不用朝廷出动大军,几十年之后,推行汉字汉语,那块地方不就变成我大明的领土了吗?”

后世大音帝国就是这么干的,什么西兰花,袋鼠国不都是如此吗?

朱允熥理直气壮,“再说,藩国哪有郡县好?既然他们仰慕中华,文化礼节也都是取自中华,还分什么藩呀?直接郡县!”

说着,看看屋里的皇子皇孙们,“若是怕镇不住,以后可以分封宗室子弟........”

“吴王殿下!”刘三吾已是怒发冲冠,直接冲进屋里,朗声道,“中华内圣外王,不能刀兵加于藩国,大国要有大国的威仪和礼节。你.....殿下,这番话要是让藩国知道,如何看待大明,如何看待陛下,如何看待殿下?”

“好啦,好啦!”朱元璋在窗外摆手,笑道,“小孩无心之言,计较那么多干啥?”说着,笑容收敛,环视一周,“今日吴王这些话,一个字也不许传出去,听见没有?”

“臣等遵旨!”

今日朱允熥又是改税,又是要给藩国设置郡县,实乃骇人听闻之言。

朱元璋不许别人传出去,就是对朱允熥的爱护。

但是,别人不认可朱允熥的话,朱元璋却是认可。

他武人出身,世间真理都在刀把子上,真要是信了那些所谓的翰林学士的言论,他现在就不是皇帝,而是乖乖种地呢。

说不征之国,是为了稳定边疆,而不是真让着那些什么蛮夷小国。

不打不是不想打,而是鞭长莫及,财政负担太大。

要是能像蒙古人那样,把天下能看见的土地都打下来,建立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,朱元璋一万个愿意。

学堂里鸦雀无声,朱元璋看看天色,“继续读书吧!”说着,转头就走,却又再次转身,“老三,中午和咱一块吃饭!”

“孙儿遵旨!”朱允熥笑道。

窗外,皇帝走远,刘三吾对方孝孺说道,“吴王殿下聪慧不凡,于国家大事见解独特,但是善于弄险,喜欢刀兵,以后还要多多留心,不能让吴王误入歧途!”

说着,他已是忧心忡忡。

皇帝对吴王殿下的喜爱溢于言表,再加上立皇孙之事,如果大位真的给了吴王。

那,一个喜欢侵略的帝王,会把这个国家带往何处呢?

往回走的朱元璋,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。

刚才,朱允熥带给他的震撼,久久不能散去。

这孩子对于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,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眼光。

尤其关于土地那些话,说进了他的心里。

至于朱允熥所说占了那些藩国,在他心里根本不是事儿。

而且从孙子的口中,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大明江山万年的永固之路,一条历朝历代都没有走过的路。

他虽然是平民帝王,却如何不知道那些蛮夷之地物产丰富?

现在中原所种的稻种,都是那些小国传来的优质稻种。

江南之地一年两熟就是粮仓,真要是占几个一年三熟的地方,百姓还用挨饿吗?

况且孙儿所说的不用朝廷动用大军,步步蚕食的想法很对。

那么多囚徒,那么多罪犯,还有无地的百姓发过去,先建立军垦,然后慢慢推广,再派些地方官!

当官的不好弄!

朱元璋边走边沉思,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,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,藩国.....

等等,朱元璋想到了什么,走着走着忽然笑了。

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,不如废物利用,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,牧守城池多好。

想着,朱元璋忽然笑出声。

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,纷纷诧异。

自从太子没了,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。

不只如此,皇爷有很多年,没这么高兴的笑过了。

~~~~~

上午书读完了,翰林学士们布置了今天的功课,宣布散课。

下午则是皇子皇孙们喜闻乐见的骑马射箭,还有摔跤搏击。

皇明朱家武功起家,朱元璋自然不肯让儿孙变成四肢不勤的病秧子。

翰林们刚走,几个比朱允熥还小的小王爷顿时围了上来。

沈王朱模双眼发亮,“熥哥儿,那蛮夷之地真有你说那么好?一年三熟,人不干活都饿不死?”

其他几个小王爷的眼中,也闪烁着浓浓的求知欲。

朱允熥脑中忽然有了一个主意。

朱元璋分封诸王在边关的想法是好的,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皇帝坐镇在中央,兄弟子侄在外打仗。

但是再好的想法到了后来,也会走样。

有明一代,中后期那些藩王都成了猪了,圈起来在封地养的,鱼肉百姓的猪。他们是荣华富贵了,天下最好的土地都封给了他们,可是却苦了百姓。

明末时期的农民造反,杀一个藩王够十几万大军吃一年。

与其让这些藩王祸害中原百姓,那将来如果自己能当政,还不如把他们远远打发了,分封到所谓的藩国去。

“那是自然!”朱允熥笑道,“我在书本上看,那些当地的蕃人住在草房里都不干活,睡醒了随便找棵树踹两脚,就有果子落下来,吃饱了他们接着睡,睡醒了接着吃!”

“那不成猪啦?”唐王朱桱纳闷道。

“光吃果子也不成呀,不吃肉?”郢王朱栋也说道。

“肉到真不怎么吃,那些人长的很小!”说着,朱允熥在胸口比划比划,“他们的个头,也就到这!”

“哈哈哈!”诸位小王爷咧嘴傻乐。

朱允熥忽然压低了声音,“那边不但有饿不死人的农作物,还盛产犀牛角,象牙,珍珠宝石,还有黄金!”

“啊!”瞬间,几个小王爷眼神睁大。

“他们都不会用,你说放他们手里不是浪费了吗?”朱允熥继续引导着这些小王爷的思路。

“要是给咱们就好了!”沈王朱模喃喃道。

“人家能给吗?”最小的唐王说道。

“不给还不好办!”朱允熥笑道,“抢呀!”


种地,可比读书练武难多了。来这个世界快三个月,朱允熥的身体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。可是在每次在地里干上那么一会活,都会腰酸背痛。


听了祖父的揶揄,朱允熥回头笑笑,随后再弯腰跟水田的里杂草较劲,但是手指忽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。

拿起来一瞧,顿时乐了。

”皇爷爷!“朱允熥举着手里的东西,回头喊道,”您看,田螺!“

“肥不肥?”朱元璋顿时坐起来,趿拉着布鞋走到水田边,笑道,“肥的话捞一碟,咱爷俩一会吃田螺!”

“好嘞!”朱允熥笑着在水田里摸起来。

“哎呀,咱地大孙子呀!咋这么笨呢?”朱元璋笑着甩了鞋子,进入水田,“咱告诉你,当年你爷爷小时候,十里八村的孩子摸田螺,没一个人能摸过我!”

说着,朱元璋咧嘴一笑,“看看,有啦!”

“皇爷爷,厉害!”朱允熥顿时马屁如云,随后又跟个孩子一样惊呼一声,“皇爷爷,水田里还有小鱼呢!”

“抓起来,炸着吃,香哩!”高兴之余,朱元璋的嘴里冒出了从小说到大的淮音。

天边斜阳起,满眼夏日红。

金色的余晖在大地上洒落,人间满是金黄。

金黄色的光透过了叶子,落在林间的饭桌竹席上。

简单的木桌上,摆着简单的饭菜。

米是去年宫里水田收获的稻米,晶莹剔透弹性十足。

菜是一碟姜蒜炒田螺,一碟煎得金黄的小鱼,一碟蒜苗炒虾米,一碟朱重八最爱的萝卜干炒咸肉。

干了许久的活,朱允熥又累又饿。

他早就摸通了朱元璋的性子,他这个皇爷爷最是见不得儿孙畏手畏脚,在他老人家眼里,狼吞虎咽才是好男儿。

所以爷俩刚刚做好,朱允熥先是给朱元璋盛饭,又给他倒了一小盅酒。

随后把炒咸肉那油汪汪的汤汁浇在米饭上,大口的吃了起来。

呼哧!呼哧!香!

一口下去肉油和米的味道,在嘴里完美的融合,脸上全是满足的愉悦。

“多吃,多吃!”朱元璋笑着给朱允熥夹了一块五花三层的咸肉。

“皇爷爷,您也吃!”朱允熥笑道。

“咱先喝酒!”朱元璋朗声一笑,白色的眉毛动动,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。

他的动作很娴熟,两声轻响之后,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,然后再端起酒盅,小小的喝一口。

之后,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,一口咬掉脑袋,在嘴里嚼着。



“娘娘,陛下说,他没空!”

黄狗儿说完,有些不敢去看吕氏的脸。

这个曾经被皇帝亲口称赞过,贤惠有已故皇后之风的儿媳妇,不知道如何恼了陛下,现在连他的面都见不上了。

而吕氏更是知道他没空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,代表着皇帝不想见,不愿意见,不稀罕见。这三个字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,代表着很多东西。

世界上没有秘密,不出一个时辰,宫里宫外就会传遍皇帝对她这个儿媳妇,有了些看法。

皇帝不待见一个人,往往代表着危险。

回去的路上,吕氏有些心不在焉,失魂落魄。

宫是座城,城里的人,都是这世界上最聪明,也是这世界上最会察言观色,同时更是这世界上最歹毒的人。

吕氏一路走一路想,不知道哪里做错了,惹得皇帝嫌弃,惹得皇帝厌弃,惹得皇帝对她有了看法。

思来想去,只有一个可能。

因为一个人。

朱允熥。

想到这个名字,吕氏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。

自从太子葬礼那天开始,那个一直以来都被她所刻意压制的,被她瞧不起的老三,怎么忽然就进了皇帝的眼?忽然变成了皇帝喜欢的孙子?

朱允熥,怎么突然之间就在皇帝心中,代替了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的位置?

“当时他在皇帝面前说了什么?”

“定是皇帝认为,我私下里是个刻薄的妇人!”

“定是皇帝以为,朱允熥以前那个样子,是因为怕我?”

瞬间,吕氏想到了很多答案。

瞬间,她的心变得冰凉。

如果真是这样,皇帝不但会她心生怨恨。恐怕这种怨恨,还会嫁接到自己的儿子,朱允炆身上。

自己死就死了,可是自己的儿子?

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,都是为了儿子?

想着,吕氏渐渐在宫中,走错了方向。

“娘娘,这不是回宫,是去大学堂的!”

一个宫女,在吕氏身后悄悄提醒。

吕氏停步,回头。

温和端庄的脸在初夏的阳光下,像是泛着一丝柔和的光。

她笑了笑,微微动动嘴角。

可是说出的话,却让人心寒,胆战心惊。

”本宫去哪儿,用得着你这个贱婢管吗?“

”娘娘恕罪,奴婢多嘴!“宫女顿时跪下,面色惨白。

”呵!“吕氏又温和的笑笑,再转头,眼神变得异常阴冷,”吴龟儿,掌嘴!“

啪,啪,啪,啪!

红色的紫禁城夹道中,脆嫩的绿荫下。

吕氏依旧如常前行,脚底的软布鞋踩在石板上,没有任何声音。

她的身后,垂柳之下,她的太监正在左右开弓,打着一个宫女的嘴巴。

~~~~~

”参见娘娘.......“

大学堂口,行礼的侍卫和宫人在吕氏的手势下,没有大声叩拜。

”本宫看看淮王读书!“

淡淡一句话,吕氏留下身边的宫人,只身一人朝着学堂走去。

下午的风,有些柔和,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,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。

学堂的窗户开着,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。

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,无心听讲,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。

他们或许在想着,早点下课了,回去吃点好的,玩点好的。

”一群废物!“

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,带着不屑。

然后她的目光落在学堂最前面,那个专心和老师请教,身材有些消瘦的少年身上。

顿时,她的眼神变得柔和,并且充满了骄傲。

那是她的儿子,她的仰仗,她的未来,她的心中宝,朱允炆。

朱允炆拿着一本书,指给翰林学士齐泰在看。

后者露出孺子可教的微笑,然后不厌其烦的讲解起来。

"殿下,汉武帝晚年倦政,生活奢侈。同时听信谣言,父子失和,致使太子被迫自杀。”

“事情的起因,是巫......”

吕氏站在窗外默默的听着,听着翰林学士给自己的儿子讲解历史上的得失,听着遥远的关于阴谋和流血的故事。

然后,吕氏慢慢转身,在翰林学士们的办公房中,发现她的几位翰林学习,端庄的颚首,无声的离去。

离去时,她依旧满脸笑容。

~~~~~~~~

这是朱允熥第一次出宫,对他而言,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好奇的。

应天作为大明的都城,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。

街道宽阔笔直,尽管不全是石板路,可是泥土的地面也被夯得结实平整。路两边都是粗大的垂柳,有贩夫走卒坐在绿茵下休息,有货郎小贩卖力的吆喝。

路边,还有那些三层楼高,挂着招牌和幌子的商行。卖布的,卖粮的,卖酒的,卖糖的。

络绎不绝的行人,穿着各种衣裳,在路上悠闲的闲逛。有普通百姓,有带着小厮的书生,有带着孙儿的老者,还有软轿,马车等等。

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热闹,这里的人看起来是那么平和,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,这里的人都长着一张带着朝气的脸。

朱允熥一身便衣在街上闲逛,一双眼睛简直不够看。这繁华的大明,任何一个普通的场景,在他眼中都是这世上最美丽的风景。

他身边同样便装的锦衣卫,还有皇宫侍卫,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的人群,各个都像积蓄力量的随时可以暴击的豹子一样。

检阅完即将出征的大明的精锐,朱允熥带着随身的侍卫乔装打扮,在京城中闲逛。反正朱元璋给了他一天的时间,他也正好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真实面目。

“三爷!”朱允熥身后的廖镛小声说道,“回吧?”

“急什么!”朱允熥笑着道,“好不容易出来一回,怎么也得在京城逛逛!”说着,手里的折扇在对方宽阔的肩膀上拍了一下,笑道,“你不懂,这叫身临其境!”

廖镛不懂,只能微微弯腰方便吴王拍打他,同时戒备的看着四方。

他不明白什么是身临其境,但是他知道吴王要是有什么闪失,他们这些人都得掉脑袋。

一切在朱允熥的眼里都是新鲜的,见惯了后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高楼大厦,这个时代的大街小巷是那么有人情味儿。

街上没有汽车轰鸣,没有暴躁的司机,没有那些脸上写着生活艰难的打工人。

有的,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祥和滋润。

这里,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天堂。

“三爷,回吧?”廖镛有些煞风景的继续说道。

朱允熥无奈的摇摇头,这些侍卫们生怕有人忽然钻出来害他一样。

但是想想他们也是职责所在,自己若再继续这样,怕是他们回去也要受到责罚。

刚想说话,目光落在路边一家卖糖果的铺子上。

“出来一趟怎么也得买点东西回去,家里有两个妹子,给他们买点!”朱允熥笑着,大步进去。

糖果铺子的伙计,见一个少爷带着一群长随过来,忙哈腰带着热情的招呼。

“这位少爷里面请啦!小店有山东来的芝麻糖,扬州来的梅子糖,苏州来的栗子糖,杭州来的桂花糖。”

“有福建来的龙须糖,广州来的椰蓉糖,广西来的甘蔗糖,番邦来的麦芽糖,还有塞外来的奶酪糖!”

一连串的话儿从小伙计嘴里说出来,既俏皮又好听,一连串说了许多不带喘气打磕巴的。

朱允熥的目光在店铺里转转,笑着问,“小女孩,还有老爷爷吃的什么糖?来上二斤!”

~~~

手里拎着几包糖果,朱允熥迈步出门,再看看繁华的街景,在侍卫的簇拥下,往紫禁城方向走去。

他今天格外开心,见到了大明的虎贲,见到了这个富裕从容的时代。他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容,不是平日装出来的,而是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
但是他的笑容,很快就凝固了。

眼神,变样了。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